我們這一集的主題是不要舍棄道 《老子·第62章》: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為天下貴。 我們先用白話把它的意思說一遍:道,是萬物的庇蔭。它是善人的寶貝,不善人的依靠。(先說善人這方面)美妙的言詞可以用于社交,高貴的行為可以贏得尊敬。(再看不善人這一面)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能舍棄道呢?所以,天子即位,大臣就職時(shí),雖然舉行先奉上拱璧、后奉上駟馬的禮儀 這一章一開頭很清楚 接著就談到人的世界了,人的世界很容易分為“善人”與“不善人”兩種。老子對于善人與不善人,態(tài)度是相對的、溫和的。因?yàn)樗J(rèn)為: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鏡。這是我們現(xiàn)在用的“師資”兩個(gè)字,來自于《老子·第27章》。因?yàn)槟阏f不善人,他也是善人不小心墮落了、犯錯(cuò)了,變成不善人了。而看到不善人的話,作為借鏡,善人才可以經(jīng)常提醒自己,要留意、要小心。所以老子對于善與不善 如何理解老子所說的“善”呢?他認(rèn)為這個(gè)“善”跟我們生下來具有的“德”(就是本性與稟賦)有相同的發(fā)展方向 日本有些學(xué)者研究老子思想 而老子不一樣。老子說你不要費(fèi)心了,教育這些根本不是問題 所以你說他講人性本善也好 但是老子真的用意何在呢 所以后面就說了 但是后面就講“不善人”,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人之不善,何棄之有?”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方面是說,一個(gè)人就算不善,你何必拋棄他呢?但是這樣并沒有說出重點(diǎn)。因?yàn)槟闱懊娴谝粋€(gè)開頭你講的是“道”,所以更好的理解是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1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