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 大話道德經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總結一:老子之道與孔子之道(下)

荊十三 2024-11-08 19:48:14

總結一:老子之道與孔子之道(下)



(二)老子與孔子在系統(tǒng)上的對照

        接著我們看第二方面

,老子與孔子在系統(tǒng)上的對照
。這里面有三點,第一點我們一開頭講的寓言故事已經說明了。這三點不同就是:第一個
,儒家是以人為中心,道家不以人為中心;第二個,儒家認為最高的層次(萬物的來源與歸宿)可以推之于天
,這是傳統(tǒng)的觀念,從《詩經》《書經》得到了啟發(fā)
,而老子他認為要有革命性
,就把天換成了道,道才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第三點
,就是儒家認為人生最高的修行境界是天人合德或止于至善,而道家認為最高境界當然是悟道了
。三方面我們簡單說一下

1. 儒家以人為中心,道家不以人為中心

第一個

,儒家以人為中心
。比如說在《論語?鄉(xiāng)黨篇》有一段話只有12個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釉隰攪涀龉僮隽宋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報告說馬廄失火燒了
,孔子聽到之后只問一句話:“有人受傷嗎
?”他沒有問馬的損失。原文只有12個字
,讓你知道說
,對孔子來講,馬再怎么貴重
,不能跟人相提并論
。而人與人是平等的。因為馬廄失火誰可能受傷
?馬車夫
、工人、傭人
,但對孔子來說都是人
,都一樣,“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所以整個儒家的思想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價值為核心所建構起來的思想系統(tǒng)
。老子不一樣
,老子就在孔子這種思想前面加一個“不”,不以人為中心。你不以人為中心
,要以什么為中心
?以道為中心。以道為中心
,就是把萬物都看成平等的
,因為它都來自于道。這一來的話
,就使得道家會重視人的一種自然性
。每個人都是萬物之一,那么人要如何得到生命的安頓呢
?他思考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2. 儒家認為最高的層次是天,道家認為最高的層次是道

第二方面

,我們說儒家認為天是最高層次的存在
,所以儒家一向重視人的歷史性,比如說帝王稱為天子
。天子如果有問題的話
,就要在政治上好好去改革,在教育上好好重新讓老百姓找到人生的正途
。所以在儒家來說的話,這個天是最高的層次
。所以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終身追求能夠去實踐他的天命,目標當然是希望達成他的志向——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老子不一樣
,老子他總希望說
,要恢復真正的最高的層次,叫做道
。這個道就擺脫了天或天子所帶來的傳統(tǒng)的一種歷史的包袱
、社會的負擔,讓人重新回到根源
,去思考人類生命該怎么安頓在他自然的狀態(tài)里面

3.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還有另外一方面

,就是儒家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
。我們盡量不要說天人合一,因為“天人合一”四個字最早是來自于道家莊子的思想
,叫做“人與天一也”
,人與天是一個整體
。道家講天人合一的話,是因為他以道無所不在
,天代表自然界
,人代表人類,自然界跟人類在道里面合而為一
,這是可以說的
。但儒家不說這樣的話,儒家說天人合德
,人要修養(yǎng)自己天生所具有的向善的這種本性
,修養(yǎng)之后成為德,然后在修德方面可以達到最高境界(止于至善)
,就達到天人合德
。那么道家的話,最高境界就是悟道了
,就是道與人合一了
。所以這是在三方面講到系統(tǒng)上的對照,可以發(fā)現老子跟孔子是大不相同的

e154002750821088-45fbbabe9b56541b-dfba44757317d1ab2d229a36b5514062.jpg


(三)老子與孔子在見解上的對比

        最后一點是談到這雙方面的見解上的對比

。這個有材料可以看,我們就從老子《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里面簡單找四段話來做對照

        第一

,比如說在《論語?憲問篇》,有人問孔子說:“以德報怨
,何如
? ”孔子沒辦法接受,因為你以德報怨的話
,那如何報德呢
?別人對你不好,你對他好
,別人對你好
,你怎么辦?你還是只能對他好
,這顯然不太合乎社會正義
。所以孔子會說最好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這是很清楚的對照
,用正直來回應怨恨,這是第一個明顯的差異。

        第二

,談到在政治上的作為
,孔子一向強調上行下效。在《論語?顏淵篇》里面
,季康子請問孔子要怎么樣辦好政治
?孔子跟他說,你要是行善的話
,百姓跟著你行善
,這是風動草偃。在上面的領導往哪個方向走
,老百姓都跟著你往那個方向走
,你要身先士卒,作為表率
。而老子不一樣
,老子在67章談到三寶的時候,提到 “不敢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長”
,他等于是要用服務代替領導。我在后面
,我謙下
,然后讓你們不要有壓力,大家共同走向人生的一種最高的快樂
。這是老子的三寶之一

        第三,是關于戰(zhàn)爭的

。關于戰(zhàn)爭方面,雙方面
,老子也好
,孔子也好,都很謹慎
,《老子》的30章和31章很明顯地有反戰(zhàn)的思想
。而孔子在《論語?述而篇》提到他最謹慎的三件事,一個是齋戒
,一個是戰(zhàn)爭
,然后是疾病。齋戒是為了祭祀祖先
,有它在禮儀上
、宗教上的背景,就是有古代的傳承,一路下來不能忘本
。那么戰(zhàn)爭的話
,一定要謹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訛槭裁捶Q贊管仲呢
?就因為他用外交手段避免戰(zhàn)爭。至于說疾病
,是你個人要注意的事情
。這是孔子對于戰(zhàn)爭的謹慎。而老子直接就反對戰(zhàn)爭
,認為除非你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這種防御性的戰(zhàn)爭
,并且只要有結果就好了,不能夠好戰(zhàn)

        第四

,另外一點談到,老子在61章說到“大國者下流”
,他認為說你要擔任領導
,必須承受各種所謂的社會的污垢;你要擔任天下的領導
,要承擔天下的災難與不吉利這些
。等于是我在這個位置,大國者下流
,我承擔
、我包容所有的一切。而在《論語?子張篇》
,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替商紂王說了一句話
,他說君子討厭待在河流的下方,就是下流
,為什么
?因為天下的惡都歸到你身上。商紂王很壞
,但其實也沒有那么壞
,很多壞事都加到他身上去了。這就是對于作為一個領導不同的心態(tài)
。儒家認為領導應該設法作為表率
,你不能夠在下流的地方;而老子認為自然就會這樣子
,你要包容一切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77d07a2692a5db67df3ccb839faece4e.jpg


總結:

        所以從前面幾方面看起來話

,我們知道老子跟孔子有共同的時代背景,但他們面對的挑戰(zhàn)不一樣
。儒家要面對價值上的虛無主義
,老子的道家要面對存在上的虛無主義,而老子顯然是心胸更為開闊
,理想更為高遠
。雙方在系統(tǒng)上的比較,就是儒家是人文主義
,老子超越這個層次
。最后,我們如果講到儒家是入世的話
,我們不必說道家是出世的
,不是的。老子比較偏向于超世
,超越

        最有趣的是一個詞,孔子也談過圣人

,通常是指古代的圣王
。而老子也提到圣人,那是悟道的統(tǒng)治者
,所以用這個詞用得更多的是老子
。因為《論語》里面,孔子提到圣王也不過是四五次而已
,而老子將近有一半的篇章
,都提到圣人和它的同義詞。

        所以我們學會老子和孔子的話

,簡單來說
,在個人身上,到今天21世紀可以怎么用呢
?簡單一句話:用儒家來處事
,用道家來自處。你跟別人來往
,你不能要求別人都有道家的水平,但是你要求他有儒家所說的對世間的關懷
,在人間大家照人間的方式來互動
,這是比較沒有問題的。你自處的話
,你就可以有高標準
,以老子的這種智慧作為自己自處的時候的一種參考
,這是非常深刻而有意義的。

e154002750821088-9d28cb56ce64a01b-70092411054091c39d3dfff27ff79368.jpg



課后思考:

        不管怎么樣

,這兩大學派都有它本身的完整的立場
,我們學習的時候要知道它們的相似的與相異的部分,才能夠從里面得到更好的學習心得
。這一方面不知道你有沒有個人的想法
?想聽聽你的意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2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道德經》中的經典名言
,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湟唬?/div>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經典之一
,與《莊子》如雙峰對峙
,它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篇幅不長
,但是內容精辟,意義豐富
,思想更是深邃
。魯迅曾經說過,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
《道德經》為什么強調“柔弱”的重要性
在道家思想中
,老子多次強調“柔弱”的重要性
,比如這一篇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
,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
,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本章對第二章中的“有無相生”論點進行了具體說明。老子以車轂 “有之以為利<div   id=,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 onerror="nofind(this)" >
王德峰教授講解《道德經》之道家的成功境界(四)
道家的成功境界—大成若缺(中)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人分了三種境界的
,一種叫“上士”
,一種叫“中士”,一種叫“下士”
。上士
,有境界的人、悟性蠻高的人聽說“道”這件事
,那么他已經什么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禮”是大亂的罪魁禍首(下)
第三十八章:“禮”是大亂的罪魁禍首(下) 接著老子就提到一個詞了,叫做大丈夫如何
。說實在
,“大丈夫”這個詞在《老子》里面只出現這一次,你有時候很難去對照
,到底這個是指什么
曾仕強教授解讀《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為道者
,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民之難治
,以其智多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下)
第三十五章: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下) 接著底下就要提到道了
,所以我們這一集的主題就說道是淡而無味的
,老子自己說的,道之出口
,把道說出口的話
,淡得沒有味道。前面才說過美食
,有很多好吃的東西觸動你的味蕾
,讓你聞到、吃到就覺得說真是太好了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不理想”才能持續(xù)上進(上)
第五十五章:“不理想”才能持續(xù)上進(上)這一集的主題是向嬰兒看齊,我們要介紹老子《道德經?第55章》
。這一章有個特色
,就是老子拿嬰兒作為示范,要向嬰兒學習
,說他為什么可以平安愉快
,他有什么特色,他如何專注和諧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關鍵:順勢而為(下)
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關鍵:順勢而為(上) 但是河上公的注解有少數地方是很精彩的
,比如說這一章在這一句他掌握到一個重點,也是我們這一章要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