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 大話道德經(jīng)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第四十八章:用減法來悟道(上)

荊十三 2024-11-06 11:50:08

第四十八章:用減法來悟道(上)

        這一集的主題是用減法來悟道

,我們要介紹《老子?第48章》
。48章內(nèi)容并不復雜,比較重要的是出現(xiàn)一句話
,叫做“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在《老子》里面出現(xiàn)兩次
,上次我們說過了,前面談到《老子?第37章》
,就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他用它來形容道的
。這一章顯然是用它來形容修煉的人。我們先把原文讀一遍
,再來進一步說明

《老子?第48章》: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你從最后一句來看就知道

,他講的還是圣人
,因為圣人要治理天下。它白話的意思是這樣的:探求知識,每天要增加一些
;探求“道”
,每天要減少一些
。減少之后還要減少
,一直到無所作為的地步
。無所作為卻什么都可以做成。治理天下總是無所事事
,等到有事要做
,就不配治理天下了

12eb993ac6c28b28e6f2d4250c4b90cc.jpeg

        在這里最重要的是,把“為學”與“為道”對立起來

。一般人對于“為學”了解得比較直接,比較充分
,你要追求知識
,當然是每天增加
。我記得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
,在耶魯大學,耶魯大學的圖書館很大,里面有藏書700萬冊
,與我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少說也有幾萬冊,怎么可能念得完呢

        所以我每次到圖書館去的時候,心里感覺都蠻復雜的

。因為它兩邊的書架都很高,你如果要拿比較高的地方的書
,它有一個簡單的樓梯,爬到上面去拿
。常常覺得說,這么多人一輩子寫的書下來
,你看的時候可能只看到書的封面而已
。你自己要去念的話
,要念多久才能得到一些基本的知識呢
?但是這時候沒有別的辦法
,就是老子說的,為學日益
,每天增加一天點。        我在美國念書四年
,每天讀書12小時以上
,這樣才能夠把書念完
,就是每天增加。但是念完之后
,也不過是一個專業(yè)的學生,后來可以當一個專業(yè)的老師而已
。所以天下的知識真的學不完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19c427762b67e2372f8a455f21d2582f.jpg

        這一點在《莊子?養(yǎng)生主》里面

,談到怎么樣養(yǎng)生呢
?它里面就特別提到
,一開頭就說:“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
,殆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馑己芮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我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是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
,實在是太危險了
。太危險是指說
,你再怎么累也達不成這個目標
。所以這就是談到為學的問題
。我們常常說學無止境
,就是一句話就講完了

        那么相對的是什么

?為道。你說為道日損
,益與損正好相對
。益是增加
,損就是減少。在《易經(jīng)》里面
,就有益卦和損卦
,很有趣。這兩個卦將來講《易經(jīng)》的時候
,我們再來詳細介紹
。這邊直接說了,你要追求知識
,每天增加;你要追求道
,就是你要悟道的話
,每天減少

        為什么要減少呢

?因為道并不是外在的某種對象
,可以讓你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
,腦袋去想的對象。你如果有很多主觀的成見與欲望
,永遠不可能悟道了
。因為你向外追逐萬物
,叫做逐物而不返。而道是無所不在的
。你真的想通了“無所不在”,真的想去向外追求道的話
,那你永遠沒有希望充分理解道
。但是你不要忘記
,道也在你的心中。也就是說你覺悟的時候
,你可以向內(nèi)了解觀察
。對自我有一種覺悟的話,知道自己生命的根源是道
,將來的歸宿也是道
,這一來不就理解得更直接簡單嗎

        所以損就是減法。現(xiàn)在很多人提倡不能再用加法了

,要用減法。當然我們一般都希望說
,我可以做事效率更高
,待遇更好
,我擁有的東西越多越愉快,這就是增加
。但是很多人發(fā)現(xiàn)說,現(xiàn)在開始要減少了
,為什么?因為你東西越多的話
,你的關(guān)心的范圍就越廣,戰(zhàn)線拉得越長
,你根本照顧不來的。很多人擁有很多東西
,到最后根本就不記得了,到底哪些是真的屬于自己的
。他只是名義上有這個東西,事實上跟他沒有什么關(guān)系
。所以你用得到的
,才是真正你所擁有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盀榈廊論p”就要用減法了,自己生活里面用不到的就不要
,盡量減少
,越單純越好。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eef220b839a2c412b475cc7383acb193.jpg


        所以我們學習道家的時候,心里就要準備了

,知道說:那個道不是一般的理解
,那個道是道家專用的一種概念
,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我從哪兒來
,我回哪兒去
,中間的過程里面一切都是借用的東西
,你不必有太多執(zhí)著。所以很多人說
,聽我講道家聽到最后,跟佛教的一些智慧可以相通
。這完全正確。因為人本來就有這樣的可能性
,就是說你透過某種宗教,你要放棄執(zhí)著
;你透過道家的啟發(fā)
,也知道說你人生真的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的
。所以你設(shè)法要去掉什么?去掉各種外在事物的干擾
。因為我們常常提到存在主義者的一句話,“擁有就是被擁有”
。你擁有東西很多
,你也被這么多東西所擁有。你根本身不由己
,被困住了。

        比如說西方近代哲學家

、對法國大革命很有影響的盧梭,他的父親原來是一位鐘表匠
,家里面都是鐘與表
,鐘表做什么用
?計算時間的。所以他從小就知道現(xiàn)在幾點鐘
,幾點鐘該做什么事,覺得自己飽受壓迫
。一直到有一天
,他把自己戴的手表丟掉了,他說:從現(xiàn)在開始,我才能夠真正過自己的生活

        鐘表對你也是限制

。你有時候常常想
,幾點鐘了
,該做什么事。其實誰規(guī)定的
?鐘表應該為人服務的
。不是說現(xiàn)在幾點鐘我必須起床
,必須吃飯
,必須上班
,必須做什么事,那我的生命的主體意義何在呢
?你用鐘表來控制我,事實上鐘表應該替我服務的
。所以我們可以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
,但是不要被它所束縛
、所控制
。這一來哪里有自由可言呢
?所以盧梭把表丟掉之后,才覺得自己有真正的自由了
。這也是種減法
,去掉一樣
,少一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0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言,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其一)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
,是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典之一
,與《莊子》如雙峰對峙
,它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篇幅不長,但是內(nèi)容精辟
,意義豐富,思想更是深邃
。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
《道德經(jīng)》為什么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
在道家思想中
,老子多次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
,比如這一篇老子說:“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大概意思是說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
,能駕馭天下最堅強的東西
。道是無微不入的,這種無形的力量
,能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老子為什么在《道德經(jīng)》里面多次強調(diào)
,柔和弱的重要性呢
?原文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2024-10-15
《道德經(jīng)》為什么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div   id=?" onerror="nofind(this)" >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 三十輻
,共一轂,當其無
,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本章對第二章中的“有無相生”論點進行了具體說明
。老子以車轂、陶器
、房屋來舉例
,提出了世間萬物無
2024-10-21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div   id= 。" onerror="nofind(this)" >
王德峰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之道家的成功境界(四)
道家的成功境界—大成若缺(中)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人分了三種境界的
,一種叫“上士”,一種叫“中士”
,一種叫“下士”
。上士
,有境界的人、悟性蠻高的人聽說“道”這件事
,那么他已經(jīng)什么
曾仕強教授解讀《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
,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
,國之賊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第三十五章: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下)
第三十五章: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下) 接著底下就要提到道了,所以我們這一集的主題就說道是淡而無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