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 大話道德經(jīng)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特別節(jié)目:老子真的像龍一樣

荊十三 2024-11-12 10:10:33

特別節(jié)目:老子真的像龍一樣

        這一集的主題是:老子真的像龍一樣

。我們前面說過
,從孔子的眼光來看
,他把老子描寫為“猶龍氏”
,就是像龍一樣的先生。那么在《莊子》書里面
,他把這個故事再加以進一步的渲染
,所以里面對老子的描述更為生動了
。但是不管怎么樣,老子是一個真正的人的話,最后總是會面臨生命結(jié)束的威脅
。那么老子面臨死亡或是死亡之后
,是什么情況呢
?所以我們在這一集后半段也會一并加以介紹。

        說到孔子曾經(jīng)拜訪老子

,向老子請教
,這一點在莊子筆下描寫的次數(shù)還是蠻多的
。每一次,孔子都受到老子的教導(dǎo)與啟發(fā)
。孔子對于這一點
,既感動又激動
。所以我們首先就從“老子像龍一樣”這一點來說,在《莊子·天運篇》里面有一段資料
,我就直接用白話把它的內(nèi)容做個介紹

        孔子拜訪老聃回來了

,整整三天不說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拥膶W(xué)生就問他說:“老師你去拜訪老聃
,可曾對他提出什么規(guī)勸呢?”(孔子見老聃歸
,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
,亦將何規(guī)哉?”)你從這個問題就知道
,孔子的學(xué)生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偉大的老師,到任何地方去,都可以給別人很好的建議
,不管是什么帝王將相
,都不在話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老師去見了一個著名的學(xué)者老聃,是不是也可以給他一些規(guī)勸呢
?那么聽到這個問題
,孔子怎么回答呢
孔子說:“我到現(xiàn)在才在那兒見到了龍!龍
,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散開來成為錦繡文章
,駕著云氣,翱翔于天地之間
。我張著口不能合攏
,我又有什么可以規(guī)勸老聃的呢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見龍
!龍
,合而成體
,散而成章
,乘乎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
。予口張而不能嗋(xié),予又何規(guī)老聃哉?”)孔子這一段描寫確實有點像《史記》里面所說的
,孔子拜訪老子之后
,跟弟子形容老子是猶龍氏,像龍一樣的人
。(吾今日見老子
,其猶龍邪
!)

0a52a22cbff39d25-6dcb26f3349b8f76-3111f6488a15185db96e312900c7b8de.jpg


        現(xiàn)在

,在莊子筆下
,孔子對老子的描寫更為細膩生動了
。我們就按照孔子所說的
,老子這樣的龍叫做什么?“合而成體
,散而成章
,乘乎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意思就是:他展現(xiàn)為一個整體
。的確
,道家思想是一個整體
。就像我們以前介紹過的,老子面對天下大亂的情況
,想要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法
。他要解決的是什么
?是“存在上的虛無主義”。而孔子想要解決的是“價值上的虛無主義”

        先說比較容易了解的孔子這一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诱J為天下亂了,大家都不肯行善避惡
,所以他就努力闡述人性向善的道理,希望人們由真誠而找到要求自己行善的動力
,就是行善避惡,由內(nèi)而發(fā)
。至于老子
,老子認為行善避惡是次要的
,因為這世界上總是有好人壞人
。重要的問題是:宇宙萬物的存在是怎么回事?所謂存在
,當(dāng)然是有生有滅
,但是你要把它整體來看的話
,那就不一樣了。

        換句話說

,孔子看到的是屬于人間這一部分;老子看到的是一個整體
,包括人間跟自然界。這兩者合在一起看
,有沒有什么共同的來源與歸宿呢?這是老子的思想重點
。所以孔子就發(fā)現(xiàn)
,老子的思想合起來是一個整體
,散開來成為錦繡文章。所謂錦繡文章
,就是讓你覺得他講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真理
,讓人覺得目不暇給。

        孔子還進一步描寫

,說老子真的是像龍一樣
,駕著云氣
,翱翔于天地之間(乘乎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也就是說
,你如果領(lǐng)悟老子思想的話
,就不會受困于人間的束縛
,而在心靈上可以自由翱翔
。就好像莊子
,《莊子》的書里面第一篇就是《逍遙游》
,就很符合這邊對老子所作的描述
。天地那么大
,整個自然界不只是讓我們居住的場所而已
,也可以讓我們欣賞、遨游
、享受,那是一種心靈的境界
。所以孔子這樣說
,代表他不可能去規(guī)勸老子
。 

        這時候孔子有一個好學(xué)生叫做子貢在他身邊,聽了之后就不太服氣

。所以我們后面會談到子貢后來就借著孔子的介紹
,也去拜訪這位老子,里面有一段對話
,我們將來再說。

        我們接著就要問了:老子既然那么特別

,是不是像很多人所相信的
,最后羽化而登仙了呢
?其實好像沒有這樣的根據(jù)
。在《莊子·養(yǎng)生主》里面有一小段具體的資料
,其中描寫了老聃過世以后,他的朋友秦失跟老子弟子之間的一段對話
。秦失這個字在原文寫的是失去的“失”,但這個左邊加個“人”字邊就念“佚”
,而在古代基本上把它念成秦失(yì)的

        它的原文是這樣的

。話說老聃死了
,秦失去吊唁,他在里面哭了幾聲就出來
。老聃的弟子就說:“您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啊
。”弟子又問:“你就這樣吊唁他
,可以嗎?”秦失說:“可以的
。原來我以為他是至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爸寥恕边@兩個字是莊子常常用的,就是代表最高境界的人
、悟道的人。所以秦失就說了:“原來我以為他是至人
,現(xiàn)在才知道他不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睘槭裁催@樣說呢?“剛才我進去吊祭
,有些老年人在哭,好像哭自己的孩子一樣
;也有些年輕人在哭
,好像哭自己的母親一樣。這些人的感觸會這么深
,一定是老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稱頌
,情不自禁地痛哭啊。這種做法是在逃避自然
、違背真實
,忘記了人所稟受的是什么
。在古人看來,這就是逃避自然所帶來的懲罰
。你們的老師偶然來到世間,是應(yīng)時而生
;又偶然離開世間,是順命而死
。安于時機并且順應(yīng)變化,哀樂之情就不能進入心中
。古人認為這就是:解除了自然的倒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糜椭?dāng)薪火,油脂燒完了
,火卻可以傳下去,不知道它何時窮盡

老聃(dān)死,秦失吊之

,三號(háo)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叭粍t吊焉若此
,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
,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
;少者哭之
,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
,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適來,夫子時也
;適去
,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古者謂是帝之縣(xuán)解。”指窮于為薪
,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

        這一整段資料實在是含義深刻。前面一半講的是秦失這個人他是老聃的朋友

,弟子們也都知道這件事
。老聃過世了
,按照禮儀的規(guī)矩,朋友自然要去吊唁
,自然要在里面哭幾聲。但是弟子們認為
,我們老師難得有你這個朋友
,你怎么可以這么簡單就應(yīng)付一下呢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74390b935ff698ec0285b00cb472da70.jpg


        但是秦失的想法反映了他對老子的學(xué)說有相當(dāng)深刻的認識,并且他把老子當(dāng)作至人,但現(xiàn)在要打折扣了

。秦失看到有老人家在哭,好像哭自己的孩子死了
;有年輕人在哭
,好像哭自己的母親走了
。由此可見
,老子活在人間的時候做了很多好事
,這些好事讓別人感受到了,也充滿感恩之情
。這代表什么
?老聃還是太落地了。他的善行讓別人體驗到
,也許他是無心而為,但是讓別人感恩以至于痛哭的話
,代表他做得還不夠超脫

        理想的情況應(yīng)該怎么樣

?能夠行善得非常自然,讓別人感覺不到任何特別的地方
。然后當(dāng)他過世的時候
,別人也都覺得自然而平靜。當(dāng)然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高的要求了
,一般平凡的人就是要表達他的情感,但是你不能否認秦失并沒有說錯
。莊子也是故意借著秦失之口,發(fā)揮他自己的思想

        那么,比較重要的是老子本人對死亡有什么看法呢

?老子認為,死亡最好是順其自然
。在《道德經(jīng)》里面有談到死亡的地方,譬如第50章
,老子說:“屬于長壽的
,占十分之三
;屬于短命的
,占十分之三
;想要照顧生命,卻往往走向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ㄉ剑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死之徒
,十有三
;人之生生
,動之于死地
,亦十有三。)換句話說
,你統(tǒng)計一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固定的壽命
,而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有可能覺悟
,知道死亡不是一種結(jié)束。另外在《道德經(jīng)》第33章
,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
。”死了但沒有消失的人
,才是真正的長壽
,他所指的大概就是那剩余的十分之一的人吧。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出
,老子對于死亡是有他特別的看法
。 

        那么在秦失進一步的說明里面,出現(xiàn)了很經(jīng)典的一句話

,原文是:“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蔽覀兓钤谌碎g
,要安于你這個時代所發(fā)生的事情
,然后要順應(yīng)變化
,讓哀樂之情不要進入心中
。也就是說活在世界上,不需要有太多的情緒反應(yīng)
,更不能讓情緒影響到內(nèi)心的平靜
,這樣才能夠解除自然的倒懸。什么叫倒懸
?倒懸就是倒掛著
。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倒掛起來一樣
,本末輕重弄反了
,受困于情緒的波動
,苦不堪言
。而死亡呢?死亡就是解除這種倒掛的狀態(tài)

abe1eea3ca79fc28-9d6a740d882648c3-6d30109e3758f893eea1bfe3af8c7848.jpg


        而最后提到一句成語,就是“薪盡火傳”

,意思就是:人的身體好像油脂一樣
,你把油脂當(dāng)柴火燒完了
,但是智慧的火光可以傳下去,不知道它何時窮盡
。莊子所要做的就是把老子的智慧繼續(xù)傳到后代

        所以我們這一集介紹了孔子對老子感覺到驚艷

,認為他像龍一樣讓人贊嘆
。同時也把老子死后的這一幕
,透過秦失之口,說出道家的精彩觀點
。這一集我們就談到這里。下一集會就老子如何看透人心
、提醒人要何去何從
,來做進一步的探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4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言,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湟唬?/div>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典之一
,與《莊子》如雙峰對峙
,它是先秦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篇幅不長
,但是內(nèi)容精辟,意義豐富
,思想更是深邃
。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
,不知宇宙真諦!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馬云也總是熟讀此書
!足以可見
,《道德經(jīng)》
2024-10-15
《道德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言<div   id= ,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其一)" onerror="nofind(this)" >
《道德經(jīng)》為什么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多次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比如這一篇老子說:“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大概意思是說,天下最柔弱的東西
,能駕馭天下最堅強的東西
。道是無微不入的
,這種無形的力量
,能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老子為什么在《道德經(jīng)》里面多次強調(diào)
,柔和弱的重要性呢?原文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2024-10-15
《道德經(jīng)》為什么強調(diào)“柔弱”的重要性<div   id=?" onerror="nofind(this)" >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 三十輻
,共一轂,當(dāng)其無
,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
,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王德峰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之道家的成功境界(四)
道家的成功境界—大成若缺(中)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曾仕強教授解讀《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
傅佩榮教授講解《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關(guān)鍵:順勢而為(下)
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關(guān)鍵:順勢而為(上) 但是河上公的注解有少數(shù)地方是很精彩的
,比如說這一章在這一句他掌握到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