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黃紫檀生命學(xué)系列講堂 >> 文始真解大佩服
    文始真解大佩服 第九卷 日用針?biāo)?/strong>
    作者:黃紫檀 2024-05-06 14:10:59

    文始真解大佩服聲明

    黃紫檀老師的三門生命學(xué)課程:

    9-3不得不養(yǎng)

    原文:

    關(guān)尹子曰:“天地萬物

    ,無一物是吾之物
    。物非我
    ,物不得不應(yīng)
    ,我非我
    ,我不得不養(yǎng)
    。雖應(yīng)物
    ,未嘗有物
    ;雖養(yǎng)我
    ;未嘗有我
    。勿曰外物,然后外我
    ;勿曰外形
    ,然后外心。道一而已
    ,不可序進
    。”

    2.jpg

    太易先生曰:

    天地萬物

    ,沒有一樣具體的事物是真正完全地能為吾自如支配
    、永久擁有之物品;不能充分支配
    、永久擁有
    ,說明一切事物之本質(zhì)都不屬于我。

    “我”的形體是一種特殊的“物品”

    ,但其本質(zhì)也無非是“物品”
    。包括形體在內(nèi)的后天元神之“假我”,如同其他物質(zhì)一樣
    ,始終都是要破舊敗壞
    、死而復(fù)生的,它與無居萬物之中
    、不與萬物同生死的先天元神指真我不是同類
    。萬物既然不屬于我,則形體之假我也不屬于先天元神之真我

    認識萬物非屬于我,則對“物”之態(tài)度

    ,就無需貪心
    、黏滯。如此
    ,不屬于我的事物無機地前來侵擾
    ,才能淡然地以“不得不應(yīng)對”之態(tài)度,以先天元神化為真意
    ,超然而又高效率地積極應(yīng)對

    認識形體也并非真正的屬于我

    ,則面對跟隨我們一生、能帶來諸多感官快感和精神愉悅的形體時
    ,就能保持獨立理性
    、無執(zhí)無貪,以“不得不養(yǎng)育”的安然態(tài)度
    ,用先天元神之真我去涵養(yǎng)保護它
    ;假我受到真我的護持涵養(yǎng),會最大限度地長久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假我反過來也會為真我以后的超脫提供良好的便利與無數(shù)的契機——此正陰陽互生之理也。

    破除對“物”的黏滯之后

    ,學(xué)者就能將先天元神化為真意主宰日用
    、應(yīng)對無窮復(fù)雜的事物,此時雖日理萬機
    ,心里未嘗有“物”的沾滯

    破除對“我”的貪執(zhí)之后,學(xué)者能以先天元神之靈機涵養(yǎng)“假我”

    ,即使隨時妙趣橫生
    ,心里未嘗有對“假我”的貪執(zhí)。

    不是說必需要先破除物欲

    、把物質(zhì)置之度外
    ,然后才能夠破除假我、將“我”的生死置之度外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拔铩彪m然不屬于“我”所擁有,然而“物”與“我”在根本上都是至精運動所生
    ,畢竟不分

    也不是說必需要先破除形體存在之象,才能夠?qū)⑾忍煸衿葡蠖弥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形體雖然也不是屬于吾之先天元神所擁有

    ,然而先天元神與形體在根本上亦都是至精構(gòu)成,終究無別

    無為法把握至精之原核

    ,證道是一步到位的,沒有物與我
    、形與心的區(qū)別

    先天一炁就是道炁。道炁周流回環(huán)

    ,前就是后
    ,后就是前
    ,祂的根本特征,是整體一元
    ,并沒有大小區(qū)分
    ,也沒有前后次序;局部殘缺
    、二元對立
    、區(qū)分次序必然非是真正的道炁也。真正的悟道
    ,要吻合道炁根本特征
    ,必不能依照死板順序,碎片式
    、多元化地認知
    ;悟道必然是剎那間頓悟道炁全部屬性,一竅通而百竅皆通
    ,悟到就是證到

    人的自然本性,是先天元神

    ;所謂“吾”
    ,指的是先天元神。先天元神是至精運動的河圖結(jié)構(gòu)
    ,與后天事物無關(guān)
    ,后天事物也不能納入先天元神之內(nèi);因此
    ,天地萬物
    ,沒有一樣是屬于“吾”的。

    “我”乃后天元神

    ;后天元神是先天元神被分隔進入具體生命體之內(nèi)而產(chǎn)生的元神記憶的集合
    。后天元神的產(chǎn)生與存在,是天命——先天一炁運動的必然結(jié)果
    ,是自然法則之必然
    ,與“我”自己無關(guān);“我”不是屬于“我”的

    萬物不屬于“我”

    ,“我”也不屬于“我”,然而修煉者該如何面對世間事物與自身形體
    ?首先要徹底看清其虛幻屬性,用“不得不”之心去應(yīng)對
    ,這樣就不會沾滯貪戀
    。其次
    ,在與人交往、應(yīng)對事物以及進行養(yǎng)活身體的工作之時
    ,保持先天元神主事的“無我”“無物”之心
    ,事來即應(yīng),過之不念
    ,如上善之水
    ,隨圓就方,無所偏執(zhí)

    在人世工作應(yīng)對

    ,就是紅塵煉心,就是真常應(yīng)物
    ,就是和光同塵
    。無為法的應(yīng)物心法,特別要注意不能把“我”與“物”分開來對待
    。無為法認為
    ,“物”“我”都是后天五行組合變幻的結(jié)果,“我”乃特殊之“物”
    ,“物”“物”都各自有“我”
    ;物我本一體,故無為法修煉的過程
    ,“外物”與“外我”是同步一體進行的
    。“物”是建立在有“我”的基礎(chǔ)之上
    ,一旦無“我”
    ,“物”象頓時破除。

    修煉者以先天元神日理萬機之際

    ,還需要注意
    ,不能將形體和心意分割開來。形體和心意是后天元神的兩大塊
    。形體就是粗“精”
    ,是“魄”的載體;“心神”和“意”之所以產(chǎn)生的源頭在于“魂”
    。詳而言之
    ,后天元神包括了“精神魂魄意”五大部分
    ;略而言之
    ,后天元神包括了形體和心意兩塊。所以
    ,形和心都統(tǒng)一在后天元神之內(nèi)
    ;破后天元神之象
    ,兩者同步一體的就宣告破解

    在無為法的視野,因為有了先天易對至精以及至精創(chuàng)生宇宙萬物的過程的深刻

    、終極
    、透底的玄覽,可以將大道及生命學(xué)修煉統(tǒng)一整合
    ,頓悟甚至頓成

    無為法沒有世間和出世間的區(qū)別,沒有也不可有次序之分

    ,不能也不可循序漸進
    。直指大道根源的無為法,是世間一切世間與非世間法的終點
    ,是萬法之王


    添加至大師兄(微信:17896392836),獲取更多黃紫檀老師著作.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wszjdpf/619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1-3道如觀水
    原文:關(guān)尹子曰:“觀道者如觀水
    ,以觀沼為未足
    ,則之河、之江
    、之海
    ,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
    、液
    、涎
    、淚皆水
    。”太易先生曰:觀察大道的本質(zhì)及運動規(guī)律
    ,如同觀察“水”一樣
    ,需要知道“水”之本源性狀,放之于任何一處皆不變
    。不明此理
    1-2契同忘異
    沒有一樣事物不在天下之內(nèi),也沒有一樣事物不歸天命掌控
    ,還沒有一樣事物不是先天元神所化生
    5-6物交心生
    原文:關(guān)尹子曰:“物我交心生
    ,兩木摩火生
    。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
    ,不可謂之非我
    1-19歷死得道
    原文:關(guān)尹子曰:“人生在世
    ,有生一日死者
    ,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
    。一日死者
    ,如一息得道;十年
    、百年死者
    ,如歷久得道。彼未死者
    ,雖動作昭智
    ,止名為生,不名為死
    ;彼未契道者
    ,雖動作昭智,止名為事
    ,不名為道
    。”太易先生曰:人生于世間
    ,不免一死
    ,有活了一天就死去的,有活了十年就死去的
    ,有活了百年才死去的
    2024-04-07
    1-19歷死得道
    1-9不離本情
    原文:關(guān)尹子曰:“無愛道
    ,愛者,水也
    ;無觀道
    ,觀者,火也
    ;無逐道
    ,逐者,木也
    ;無言道
    ,言者
    ,金也;無思道
    ,思者
    ,土也。惟圣人不離本情
    ,而登大道
    ;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碧紫壬唬旱缹W(xué)是人世間最貴重的寶貝,無法用價值衡量
    ,但是不要珍愛道學(xué),因為“珍愛”這種感覺
    ,伴隨“情”的發(fā)生
    ,是腎氣發(fā)動而造成的;腎
    2024-04-05
    1-9不離本情
    1-25無得為得
    原文:關(guān)尹子曰:“小人之權(quán)
    ,歸于惡
    ;君子之權(quán),歸于善
    ;圣人之權(quán)
    ,歸于無所得。惟無所得
    ,所以為道
    。”太易先生曰:小人擁有了權(quán)力
    ,用之于作惡
    ;君子擁有了權(quán)力,用之于行善
    ;而圣人擁有了權(quán)力
    ,毫不貪著,將權(quán)力本身視為虛無
    ,就像一無所得
    。惟有以一無所得的清靜心,才能夠遵循天道承負之規(guī)律
    ,為道學(xué)盡到最大的貢獻
    2024-04-08
    1-25無得為得
    4-3何死何生
    原文:關(guān)尹子曰:“精者水,魄者金
    ,神者火
    ,魂者木
    。精主水,魄主金
    ,金生水
    ,故精者,魄藏之
    。神主火
    ,魂主木,木生火
    ,故神者
    ,魂藏之。惟水之為物
    ,能藏金而息之
    ,能滋木而榮之,所以析魂魄
    。惟火之為物
    ,能镕金而銷之,能燔木而燒之
    ,所以冥魂魄
    。惟精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在人為精
    。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
    ,在人為神
    2024-04-18
    4-3何死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