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中醫(yī)發(fā)展中的七大流派
      傷寒學派:創(chuàng)立于東漢之際
      。漢代醫(yī)家張仲景將理論與方藥熔于一爐
      ,著《傷寒雜病論》
      ,奠定了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
      ,專門探討傷寒雜病的診療規(guī)律。其書被奉為經(jīng)典,其人被尊為醫(yī)圣。從晉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
      獨樹一幟的嶺南皮膚病流派
      秦漢時期
      ,中原居民南下遷徙,將中原醫(yī)學帶入嶺南
      ,萌生了原始的嶺南醫(yī)學
      ;成型于魏晉南北朝,發(fā)展于唐宋元
      ,鼎盛于明清
      ,在外治法、手術
      、辨證
      重五運六氣的龍砂醫(yī)學流派
      發(fā)源于江蘇江陰龍山、砂山地區(qū)的龍砂醫(yī)學流派
      ,歷史淵源久遠
      ,江陰襟帶三吳,歷史文化底蘊悠久
      ,鐘靈毓秀
      ,人才薈萃。流派風格獨特
      ,學術特點明顯
      通俗傷寒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朱肱
      北宋時代,由于印刷術的進步和國家對醫(yī)藥的重視
      ,沉秘民間多年的《傷寒論》得到校訂和刊行,“百病之急
      ,無急于傷寒”
      ,這部東漢著名傷寒家的名著引起了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一時間所習者甚眾
      ,涌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傷寒家
      通俗傷寒派擅治夾虛傷寒的張景岳
      通俗傷寒派擅治夾虛傷寒的張景岳 張景岳(1563-1640),名介賓
      ,字會卿
      ,景岳是其號
      。別號通一子,明代會稽山陰人
      。景岳生平精研《內(nèi)經(jīng)》
      ,博覽群書,精通天文
      、歷法
      、兵法、象數(shù)
      、音律
      通俗傷寒派以采攝溫病學說見長的吳貞與章虛谷
      通俗傷寒派以采攝溫病學說見長的吳貞與章虛谷吳貞
      ,字坤安
      ,清代乾嘉年間浙西歸安名醫(yī)。少多疾病
      ,遂究心千醫(yī)學
      通俗傷寒派博采各家勤于整理的張璐
      通俗傷寒派博采各家勤于整理的張璐張璐(1617-1699),字路玉
      ,晚號石頑老人
      。清代長洲(今蘇州)名醫(yī)。著有《張氏醫(yī)通》
      、《傷寒纘論》《傷寒緒論》諸書
      。《傷寒纘論》以注解仲景原文為主
      通俗傷寒派重視傷寒夾證的戈維城
      戈維城
      ,字存橘,明代吳中名醫(yī)
      ,著有《傷寒補天石》(1644年)一書
      ,立論多宗陶節(jié)庵,在論述傷寒夾證方面較為詳細
      通俗傷寒派
      通俗傷寒派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傳統(tǒng)流派之一
      溫疫派取法河間的楊栗山
      楊栗山
      ,名璿,字玉衡
      ,又號栗山老人
      ,清代乾隆年間溧水名醫(yī)。長于溫疫證治
      ,著有《傷寒溫疫條辨》.(又名《寒溫條辨》)一書
      ,其間辨析傷寒溫疫之、異同
      ,闡發(fā)自已臨證之經(jīng)驗
      ,切于實用。楊栗山治溫疫
      溫疫派主張大劑解毒的余霖
      溫疫派主張大劑解毒的余霖余霖
      ,字師愚,清初安徽桐城名醫(yī)
      。因先君患疫為庸醫(yī)誤治而亡
      ,遂專攻疫證。據(jù)《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乾隆癸丑(1793),京師大疫
      ,以景岳法治者多死
      溫疫派的泰斗吳又可
      溫疫派中成就最大、聲譽最高的醫(yī)家
      溫疫派擅用石膏的繆仲淳
      溫疫派擅用石膏的繆仲淳繆仲淳(1546-1627),名希雍
      ,號慕臺
      ,明代常熟名醫(yī)。十七歲時患癥久治不愈
      。遂翻閱醫(yī)書
      ,從暑論治自愈。自此踏入醫(yī)門
      溫疫派的熱病宗師劉完素
      金元之際
      ,戰(zhàn)爭頻仍
      ,瘟疫流行,據(jù)史書記載: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九月
      ,元兵圍汴
      ,加以大疫,汴京城死亡百余萬人
      。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
      溫疫派的學術特點
      一、以溫疫病為主要研究對象溫疫
      ,是一種感受疫癘之毒而發(fā)生的急性熱病
      雜談熱門文章
      1 中醫(yī)學子:誰來拯救我們的未來
      2 這兩種類型的高血壓
      ,怎么用藥 3 值得精讀:對“火神”的真知灼見 4 中醫(yī)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涼之物? 5 陽氣不足
      ,原來是你的精氣神從這五個地方漏掉了
      6 劑量!方劑運用的最高藝術 | 仝小林 7 疏肝止痛
      、和解退熱……這味“百搭”的中藥怎么用才能效如桴鼓 8 婦科常見的這四種病該如何調(diào)理?(經(jīng)前期緊張癥,更年期綜合征,盆腔炎,乳腺增生) 9 飲食以“和”為貴
      ,只吃蔬菜,對人的傷害有多大? | 徐文兵 10 一個經(jīng)典養(yǎng)胃方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