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集的主題是有無互相配合,要介紹《老子?第11章》,其中談到“有”與“無”的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我們先把原文讀一遍 《老子·第11章》:三十輻共一轂 它的意思并不復(fù)雜 這章內(nèi)容聽起來好像蠻簡單的,但因為它提到“有”與“無”這兩個詞 在這里老子舉三個例子來說明,使用了歸納法 在這里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第一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說,車輪上有30根木條,聚集在一個車軸中,有了軸心空虛之處才有車的作用,最后這一句顯然又轉(zhuǎn)了一層。事實上你有了軸心空虛之處,才能夠把這30根木條所湊成的一個車軸或是車輪做出來。車,它不是只有車軸空心,車子上面還是有空的地方讓人可以乘坐。所以這邊又轉(zhuǎn)了一層,跟后面兩個例子不完全一樣。古人為什么說要30根竹條插在一個車軸里面呢?他說一個月30天,所以就用30根輻條來作為一種參考,代表古人的生活跟自然界的計算或規(guī)律,總是想辦法去配合的。所以在這里所說到的,當(dāng)你有了軸心空虛之處,你才有車子的作用,你可以這樣去理解 第二個叫做“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古人制作器皿是用陶土或粘土,“埏埴”的“埏”就是用手來加以摶,去揉,把這個土摶成一個器皿的樣子。摶土為器皿,你摶的時候,中間一定要是空的。如果中間是滿的話,那只能夠成為一個裝飾品,無法發(fā)揮它作為器皿的作用,不能裝東西,不能盛水,那有什么用呢?所以你光是有一個器皿是不夠的,你還要有中間空虛的地方,你才能夠利用它。 第三個舉例,他說“鑿戶牖以為室”,這個情況比較特別。為什么你要去挖開門窗呢?因為古代在北方很多地方,住的地方靠山,你在山邊就挖個洞,這就是你可以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代的官員有一種叫做司空,司空就負(fù)責(zé)把山挖孔的,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建造房屋,這是一個官位。孔子在魯國曾經(jīng)做過小司空,就是負(fù)責(zé)工程建設(shè)的副長官。 今天講建造房子不是去挖什么樣的孔,那么古代是怎么樣呢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老子用三個例子 最后一句談到“有之以為利 所以回到《老子·第1章》,它的斷句就很清楚了 我們學(xué)到了老子用三種比喻 我們也是一樣 尤其在當(dāng)代西方的存在主義里面 請問從今天所學(xué)的,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你對于什么樣的東西,有了它之后,代表具有有利的條件,怎么樣又設(shè)法使它變成空無,讓你可以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呢?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說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8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總結(jié):
【課后思考】
,讓我們體會古人的智慧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湟唬? onerror="nofind(this)" >
,無之以為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