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聰明還是愚鈍
人們都喜歡做聰明人,有人想做愚蠢的人嗎?
悟了道的領(lǐng)袖們就知道,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這樣的領(lǐng)袖把自己放低,愿意做人民的公仆,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
上面這些做法和說法,我們不少人還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是,對于出現(xiàn)在老子《道德經(jīng)》和孔子《論語》中的所謂“勸愚”,很多人就很難接受,一些人甚至將此認定為這是圣人們的思想的局限性。
可是,圣人們總是在勸愚,這會不會是圣人在幫我們開啟智慧之門呢?

在世界上,《道德經(jīng)》被譽為“東方圣經(jīng)”,又有“萬經(jīng)之王”之美譽。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個容器
。
生命的本質(zhì),就在于往生命這個容器里裝進了什么。
命運的秘密,就是你給生命裝進了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
!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為用自己主觀的低級程序理解圣人、別人和萬事萬事。
生命的覺醒,就是懂得了將歷經(jīng)千年檢驗的圣人智慧裝進自己的生命中
,因此獲得了一種高級智慧程序,讓世間的眾人和萬物形成了一種自然的和諧與秩序
!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看看老子是如何妙解被一些人所批評的“愚民”思想的吧
!
【學經(jīng)先讀開經(jīng)偈】
太上玄深眾妙門,如影隨形難見真。上善若水藏智慧
,虛極靜篤安心魂。
【我先把經(jīng)文原文誦讀一遍】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
,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
,遠矣,與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順。
【老子在這一章中告訴我們】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抗糯朴跒榈赖娜耍皇墙虒嗣裰獣灾乔蓚卧p
,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樸實
。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
,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
,國之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咳藗冎噪y于統(tǒng)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
。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
,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
,才是國家的幸福。
【知此兩者 ,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苛私膺@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
,經(jīng)常了解這個法則
,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
,糾正具體事物的偏差而復(fù)歸到真樸,然后才能順乎于自然
,從而一順百順
。

這一章的主題基本上就是在講治國的原則,或者再具體一點,就是統(tǒng)治者如何做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呢?
圍繞這一主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上面的統(tǒng)治者不要用智巧之心去統(tǒng)治人民
,而應(yīng)該用真誠質(zhì)樸之心服務(wù)人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因為統(tǒng)治者的智巧心機就會引發(fā)普通百姓的智巧之心
,這樣的話,社會上就會被偽詐之徒充滿
。而統(tǒng)治者的真誠質(zhì)樸之心
,就會培育百姓的敦厚樸實性情
,這樣
,社會中的人們就會彼此真誠信賴。
總之,不管是從人們的生活 ,還是國家的治理
,都要從人心的那種主觀狀態(tài)回歸到客觀的大道上來
,任何自以為是的聰明,哪怕就是出于好意
,也會帶來惡劣的后果
。這是老子通篇思想的核心模式
。
至此 ,我們終于明白了,圣人們所說的愚民
,可和我們理解的不一樣
,是在教人們回歸到淳厚質(zhì)樸的
。
老子的這些智慧能夠給我們的人生一些什么樣的啟迪呢 ?
第一啟迪:你愿意做什么人?聰明人還是愚人 ?既然知道自以為是的聰明,就是背離大道
;但又有幾個人愿意做所謂的愚人呢
?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在人群中
,我們?nèi)羰遣槐憩F(xiàn)自己的聰明
,你會害怕別人小瞧了你嗎
?大多數(shù)人會的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內(nèi)心有一個自卑的情結(jié),因此要向外部尋求證明,可這樣做的結(jié)果又恰恰相反
。你愿意做一個懂得別人
,卻不表現(xiàn)自己的厚道者嗎
?
第二啟迪:你愿意做自己所崇拜的那種人嗎?既然我們崇拜絕對忠誠的英雄和癡心不改的愛情,你愿意將自己做成這樣的人嗎?反觀現(xiàn)實中的眾多人們,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屬于葉公好龍型:心中有著美好的向往,但自己卻不愿意成為那樣的人,這也許是人生中最深刻的悖論了。崇拜英雄和神靈的人,寧愿自己做一個旁觀者或者觀眾,就是不愿意去成為那樣的人,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說到底,是因為自卑,自私和無知所產(chǎn)生的一種愚昧,人們把英雄奉為神靈可能更多的是用來保護自己,而不想成為神靈去保護別人,這不是狹隘自私和無知嗎?
第三啟迪:聰明人的下場。世間鬧出最大笑話的都是什么人呢 ?聰明一生,英雄蓋世
,最終卻黯然落幕
。反觀人類的歷史
,就是這樣一個笑話不斷重復(fù)的歷史
。人類在進化嗎?也許一直停留在自己小我的原點上
,也許未曾向前挪動一步
,一直在復(fù)制的歷史上的各種可笑。最終卻發(fā)現(xiàn)
,即使改朝換代的英雄
,往往也是好壞各半,任憑后人無數(shù)的評說
。偉大的領(lǐng)導人不少,成為神一樣的人而被后代敬仰的卻不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钪臅r候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不少,但最終成為神一樣的人而被后代世代祭祀而不輟的卻不多
。著作等身的學者專家不少
,但成為人類文明一代宗師的卻不多
。由此可見
,在俗人堆里再聰明的人,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之人
。
第四啟迪:成年人?成熟的人?許多成年人依然如同一個幼稚的孩子,不如意時就會哭泣,得意時就會張狂。也許,很多人在生理年齡上是成年人了,但在心智方面卻未必是個成熟的人。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的基業(yè)或者成就不能夠長久?有多少人想過,這是因為自己的心智成熟度不夠,取得的成就反而成了自心惡變的推手,自心的惡變又會毀掉一切,根本不需要敵人和對手,即使有敵人和對手,最多也就是自毀的幫手。當我們把這一切真相說出來時
,才真正能夠感受到
,不覺悟的自心是多么的愚蠢
,親手毀掉自己的成就,又是多么的可笑
。
話說到這里,
你還認為老子所說的愚民是一種封建的思想嗎?
你還覺得自己的聰明是自己的一種自豪和優(yōu)勢嗎?
若是不能覺醒,增長自己的聰明很辛苦,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很可笑,最終證明聰明卻很愚蠢。
老子本章的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做人別動心眼,治國別去刺激眾人的貪欲,始終要堅守質(zhì)樸真誠的心態(tài),這才是根本。否則,人心一動,危機四伏。圣人說的所謂愚民,是提醒人們別自作聰明,不要用自己的念頭對抗大道。圣人說的所謂愚民,是讓人們找準自己位置,做自己能做的,別凈瞎操心。
說到這里,想起了網(wǎng)上有人說的華為公司的任正非先生說的一個“四砍”:
一砍:砍掉高層的“手和腳”,只留下腦袋用來仰望星空
、洞察市場、規(guī)劃戰(zhàn)略
、運籌帷幄
。二砍:砍掉中層的屁股是要打破部門本位主義
,就是要走出辦公室
,下現(xiàn)場和市場,實行走動管理,答案在現(xiàn)場
,現(xiàn)場有神靈
。要讓干部的眼睛盯著客戶和市場
,屁股對著老板
,而不是眼睛盯著老板,揣摩“圣意”
,卻將屁股對著客戶
,不理不睬
。
三砍:砍掉基層員工腦袋,基層員工,不管你是碩士
,還是博士
,必須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規(guī)則,要服從組織紀律
,按照流程,業(yè)務(wù)規(guī)則做事
。
四砍:砍掉一身營養(yǎng)過剩的“贅肉”。
首先,就是要砍掉不勞而獲的幻想。
其次,就是要砍掉居功自滿的思想。
第三,就是砍掉封閉狹隘的理想。華為人要有工匠精神,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要在思想上保持開放
、妥協(xié)和灰度
,破除封閉的、僵化的
、狹隘的思想
。
高層干部要有決斷力,中層要有理解力
,基層要有執(zhí)行力
,唯有堅定不移地砍掉各自多余的腦和手腳,減少沖突
,各謀其位
,各司其職
,才能形成攻無不克
,戰(zhàn)無不勝的狼性團隊。
你從華為這樣一個成功的公司文化中看到了什么?想自己該想的
,干自己該干的
,務(wù)本求效
,不斷精益求精,永遠超越自我
。思想行動不越位
,不添亂
,不分心,如此各安其位
,各得其所
。這是主干,同時再設(shè)計出信息的暢通機制
,讓系統(tǒng)失靈時能夠得到糾正
,如此就是很好的了
!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這是偉大領(lǐng)袖說的,普通人聽了肯定很高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汶y道認為隨便拿一個老百姓出來
,這百姓的智慧就會高于領(lǐng)袖呢?對于圣人和偉人的話語
,很多人按照有利于自己感覺的方式作了解讀
,大多數(shù)時候曲解了真意。
如果有人說你傻 ,你肯定氣憤
。可你沒看到嗎
?很多高人看起來好像比你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咳裟阌龅竭@種情況
,就說明你的智慧需要提升了層次了
。

【悟道箴言】
我們將老子在這一章中的思想總結(jié)成《悟道箴言》,奉獻給大家:
道者貌愚,心開智慧
。
智者治世,真誠質(zhì)樸。
聰明造禍,至誠通天
。
說來說去,做領(lǐng)導做管理,本質(zhì)就是管理自心
,也就是自我管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赃@么說,自我管理的質(zhì)量決定了其管理最終的水平。領(lǐng)導與管理所造成的問題,也都是自我管理問題的外部呈現(xiàn)。正如中華文化中那句著名的論斷:內(nèi)圣外王。只是很多人只追求外在的王位,卻不愿追求自己內(nèi)心的神圣,將神圣與王位隔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