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會元
都梁參學(xué)清庵瑩蟾子李道純注
序
竊謂伏羲畫易,剖露先天;老子著書,全彰道德 ,此二者其諸經(jīng)之祖乎
。今之學(xué)者未造其理
,何哉
?蓋由不得其傳耳
!予素不通畫
,因廣參遍訪獲遇至人,點(diǎn)開心
易
,得造易經(jīng)之妙
。于是馨其所得撰成三天易髓授諸門人,惟老子
道德經(jīng)未能究竟
!一日有傳濟(jì)庵者
,攜紫清真人道德寶章示予,觀其注腳頗合符節(jié)
,其中略有未盡
處
,予欲饒舌,熟思之未敢
!后有二三子各出數(shù)家解注
,請益于予。予先以正經(jīng)參對
,多有異同
。或多一字
;或少一字
;或全句差殊;或字訛舛互有得失
,往往不
同
。予嘆曰:正經(jīng)尚爾,況注解乎
!或問其故曰:始者抄寫人差誤
,爾或開板有失點(diǎn)對,或前人解不通處妄有增加
,以訛傳訛
,支離錯雜故也。曰:孰為是
?曰:河
上公章句
,紫清道德寶章頗通。曰:何故
?曰:與上下文理血脈貫通者為正
。曰:諸家解義如何?曰:所見不同
,各執(zhí)一端耳
。曰:請問其詳?曰:蓋由私意揣度
,
非自己胸中流出
,故不能廣而推之也。得之于治道者
,執(zhí)于治道
;得之于
丹道者,執(zhí)于丹道;得之于兵機(jī)者,執(zhí)于兵機(jī);得之于禪機(jī)者 ,執(zhí)于禪機(jī)
。或言理而不言事
者
,或言事而不言理者
。至于權(quán)變智謀,旁蹊曲徑
,遂墮于偏枯
,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殊不知圣人作經(jīng)之意
,立極于天地之先
,運(yùn)化于陰陽之表,至于覆載之間
。一
事一理無有不備
,安可執(zhí)一端而言之哉?予遂饒舌將彼解不通處,及與圣人經(jīng)義相反處逐一拈出
,舉似諸子
。眾皆曰:然。自后請益屢至
,不容緘默
,遂將正經(jīng)逐句
下添個注腳,釋經(jīng)之義
,以證頤神養(yǎng)氣之要
;又于各章下總言其理,以明究本窮源之序
;又于各章后作頌
,以盡明心見性之機(jī)。至于修齋治平
,紀(jì)綱法度
,百姓日用
之間,平常履踐之道
,洪纖巨細(xì)
,廣大精微,靡所不備
。于中又作正辭
、究理二說冠之經(jīng)首,明正言辭
,究竟義理
,以破經(jīng)中異同之惑,目之曰:《道德會元》俾諸
后學(xué)密探熟味
,隨其所解而入
,庶不墮于偏枯,會至道以歸元也
。惟是言辭鄙俚
,無非直解經(jīng)義,未敢自以為是
。然較之諸本其庶幾焉
,與我同志其鑒諸。
時至元庚寅孟夏旦日,都梁參學(xué)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序
。
【道】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
,始于無始
,名于無名。擬議即乖
、開口即錯
。設(shè)若可道,道是甚么
?即不可道何以見道?可道又不是
,不可道又
不是
,如何即是?若向這里下得一轉(zhuǎn)語
,參學(xué)事畢
。其或未然,須索向二六時中
,興居服食處
,回頭轉(zhuǎn)腦處校堪這
。令巍巍地活潑潑地
,不與諸緣作對底是個什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皝硇
?叭ィ
?暗叫
?安坏锰帲鋈幻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通身是汗下
,方知道這個元是自家有的,自歷劫以來不曾變易
,所謂:道也者不可須夷離也
。又道:行住坐臥不
離這個,況覆載之間
,頭頭物物都是這個
;亙古亙今只是這個;生天生地只是這個
;至于日用平常
,動靜作息只是這個。一切有形皆有敗壞
,惟有這個常在
;天地虛
空亦有敗壞
;只有這個不壞。只這個鐵眼銅睛覷不破
,為甚覷不破
?只傷他不曾覿面相逢,縱饒覿面相逢也是蹉過
,且道蹉向甚么處去
?不的亂走。畢竟作么會
?清
庵向這里分明舉似
,只是欠人承當(dāng),倘遇知音剔起眉毛薦取
,咄
。昨夜江頭新雨過,今朝依舊遠(yuǎn)山青
頌曰
至道之極虛無空寂,無象無形無名無質(zhì)
,視之不見搏之不得,聽之不聞覓無蹤跡
,
大無不包細(xì)無不入,生育天地常養(yǎng)萬物,運(yùn)化無窮隱顯莫測
,不可知知不可識識
,
太上老子舌頭無骨,向此經(jīng)中分明露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一默,這○便是休更疑惑
。
【德】德之一字亦是強(qiáng)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執(zhí)持
,凡有施設(shè)積功累行
,便是不德也。只恁么不修習(xí)不用功
,死灰槁木待德之自來
,終身無德也。這個德字愈
求愈遠(yuǎn)
,愈執(zhí)愈失
。經(jīng)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又云: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只這兩句多少分明
,只是欠人承當(dāng)
,若是個信得及的
,便把從前學(xué)解見知
,聲聞緣覺一
切掀倒,向平常履踐處
,把個損字來受用
,損之又損
,損來損去,損到損不得處
,自然玄德昭著
,方信無為之有益。經(jīng)云:不言之教
,無為之益
,天下希及之。又
云:玄德深矣
,遠(yuǎn)矣
。會么?咦
!不離當(dāng)處常湛然
,覓則知君不可見。
頌曰
河沙妙德總在心則 ,不可施為何勞修積
?愈探愈深愈執(zhí)愈失,放下頭頭掀翻物物
,
后己先人守雌抱一 ,純一不雜其德乃實。修齋治平皆從此出
,妙用難量是謂玄德
。
【經(jīng)】經(jīng)之一字亦是強(qiáng)名,始者圣人為見 ,世人隨情
,逐幻、嗜欲
、迷真
,中心業(yè)識之?dāng)_攪靈地
,無明之熾盛,是以天真喪失
,橫夭傷殘不能復(fù)其本元
,于是用方便
力開善誘門,接引群迷
,使歸正道
。故著書設(shè)教,強(qiáng)名曰經(jīng)
,經(jīng)者
,徑也。眾所通行之大路也
。雖然讀是經(jīng)者
,卻不可泥在語言三昧上,亦不可離了此經(jīng)向外尋求
,
須是向自己分上著意
,把這五千余言細(xì)細(xì)咀嚼,點(diǎn)點(diǎn)畫畫不要放過
,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
,這一部經(jīng)都在自己,方信道開口不在舌頭上
,到這里打開自己寶藏
,把出
自己經(jīng)來,橫拈倒用
,不惟這一部經(jīng)
,至于三十六部尊經(jīng),一大藏教典
,從頭徹尾轉(zhuǎn)一遍
,只消一喝,都竟還委悉么
?平地起風(fēng)波
,清天轟霹靂,諦聽
,諦聽
。
頌曰
此一卷經(jīng)妙用難評,歷劫不變亙古無更 ,頭頭應(yīng)用處處通津
,
未曾舉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 ,誰人敢向里頭行
。
【道可道 ,非常道】開口即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久繂咀錾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可名,非常名】喚作一物即不中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緹o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居忻繌?qiáng)名曰“道”【萬物之母】
生生不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無心運(yùn)化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境S杏杂^其徼】徼,音叫
。有意操持【此兩者】于不見中親見
,于親見中不見,【同出而異名】一體
,一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就?
謂之玄】體用一源
。【玄之又玄】形神俱妙
,【眾妙之門】百千法門
,皆從此出。
上一章,虛無自然真常之道,本無可道,可道之道,非真常之道。元始祖炁化生諸天,隨時應(yīng)變之道也。道本無名,可名之名,非真常之名。天地運(yùn)化長養(yǎng)萬物,著
于形跡之名也。虛心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有心運(yùn)用則能見有名之徼。妙,即神也。徼,即形也。知徼而不知妙則不精,知妙而不知徼則不備 ,徼妙兩全形神俱妙
,
是謂玄之又玄,三十六部尊經(jīng)皆從此出
,是謂眾妙之門
,且道此經(jīng)從甚么處出?咄
!
頌曰
昆侖山頂上,元始黍珠中,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君通。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惡鳥路切,美是惡之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善是不善之由,【故有無相生】有生無,無生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倦y易相成】易以豉
切。難事易
,易事難
。【長短相形】長則短
,短則長
,【高下相傾】才有高,便有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韭曇粝嗪汀坑新曇簦阌泻汀!厩昂笙嚯S】前隨后,后隨前,【是以圣人】
忘其美惡,【處無為之事】忘其有無,【行不言之教】忘其難易,【萬物作而不辭】忘物
、【生而不有】忘形
、【為而不恃】忘情、【功成不居】忘我
,【夫惟不
居】忘其所自
,【是以不去】去上聲。一切忘盡真常存
。
上二章,美之與惡,善與不善
,如影隨形
,自然相待。至于有無
、難易互相倚伏
,有美便有惡,有善便有不善
,是以圣人不辭
,不有、不恃
、不居
,彼此兩忘
,有無不立
,是以常存而不去也。此一章發(fā)明首章體道之義
,使學(xué)者知同出異名之理
,離此用而即此用,不墮于偏枯也
。
頌曰
人有美惡我無彼此,一切掀翻眾泡歸水,目前指出千般有,我道其中一也無。
【不尚賢】純圣,棄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臼姑癫粻帯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不貴難得之貨】絕巧棄利,【使民不為盜】忘物
;【不見可欲】轉(zhuǎn)物應(yīng)機(jī)
,【使心不亂】忘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臼且允ト颂撈湫摹?
全性
,【實其腹】全命,【弱其志】全神
,【強(qiáng)其骨】全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境J姑駸o知無欲】空諸所有
。【使夫知者不敢為】夫
,音扶
。后同.知,音智
。識法者恐
。【為無
為】寂然不動
,【則無不治】治
,音持。感而隨通
。
上三章,不尚賢,接上章處無為之事也
。謂不矜自己之賢能
,則民淳;不貴奇貨
,則民富
;不見可欲,則心定
。圣人治平天下
,必以修身為本,虛心實腹一節(jié),皆修
之要.虛心兒后志弱
,志弱而后無知
,無知故能忘我
,此不尚賢也。實腹而后骨強(qiáng)
,骨強(qiáng)而后無欲
,無欲故能忘物,此不貴難得之貨也
。二理相須,足以了全性命
矣
。
頌曰
實腹真常在,虛心道自存。不勞施寸刃
,談笑定乾坤。
【道沖而用之】太虛同體,【或不盈】不自滿
。【淵乎
,似萬物之宗】不自見
,【挫其銳】不露鋒芒,【解其紛】不隨世變
,【和其光】不自明
,【同其塵】不自是,【湛兮
,似若存】常應(yīng)
,常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疚岵恢l之子】上無復(fù)祖
,【象帝之先】唯道為身。
上四章,上云為無為
,故此之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謂不自滿也
。不自滿者
,必受益。挫銳解紛
,虛中忘我之謂也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超虛無之外也
。
頌曰
不識誰之子,焉知象帝先 ?為君明說破
,太極未分前
【天地不仁】無為,【以萬物為芻狗】芻牎愈切;愛養(yǎng)萬物不為主,【圣人不仁】效天 ,【以百姓為芻狗】萬民歸之而不為主
。【天地之間】虛中
,【其猶橐龠乎
?】虛用,【虛而不屈】無心
,【動而愈出】應(yīng)變無窮
。【多言數(shù)窮數(shù)】數(shù)所各切
,○說不得【不如守中】虛中而已
。
上五章,天覆地載 ,化民育物
,可謂至仁。言不仁者
,忘其所自也
。圣人愛民治國,亦復(fù)如是
;修身養(yǎng)命
,亦復(fù)如是。結(jié)上章道沖而用之之義也
。
頌曰
無底謂之橐,三孔謂之龠,中間一竅子
,無人摸得著
。
摸得著,為君吹出無聲樂。
【谷神不死】虛靈不昧,【是謂玄牝】牝婢忍切,一陰一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拘蛑T】一闔,一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臼侵^天地根】生天,生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揪d綿若存】無休
,無息【用之不勤】應(yīng)用不窮。
上六章,谷神不死,虛靈不昧也,接上章守中之義也。虛靈不昧,神變無方,陰陽不測,一闔一辟 ,往來不息,莫知其極
,動靜不忒
,不勞功力,生生化化而無窮
。
頌曰
闔辟應(yīng)乾坤 ,斯為玄牝門,自從無出入
,三界獨(dú)稱尊
。
【天長地久】無休,無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咎斓厮阅荛L且久者】無為,【以其不自生】無心
,【故能長久】不遷
,不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臼且允ト恕啃臁竞笃渖矶硐取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外其身而身存】忘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痉且云錈o私耶,故能成其私】以其無我,故能成我。
上七章,天不自天,地不自地,故能生生不息。圣人不自圣,故能與天地合德。接上章用之不勤之義也。
頌曰
道本至虛,至虛無始,透得此虛,太虛同體。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上善至大師兄】以柔處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舅评f物而不爭】隨方逐圓
,【處眾人之所惡】能容納懺惡,【故幾于道】幾
,平聲
。合道【居善地】利物,【心善淵】容物
,【與善
仁】生物
,【言善信】應(yīng)物,【政善治】治
,平聲
,化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臼律颇堋砍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動善時】順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痉蛭┎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無尤】物我如一。
上八章。接上章后己先人
,所謂水者,取柔和謙卑處下之義
。利物無爭
,故無尤。
頌曰
無爭神寂靜,自足氣和平,放下這點(diǎn)子,黃河幾度清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音以。天道虧盈,而益謙;【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揣楚委切,地道變盈而流謙。【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鬼神害盈而福謙;【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遺去聲。咎,上聲。人道惡盈而好謙,【功成名遂身退】收拾歸來,【天之道】天地合德。
上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接上章上善至大師兄之義。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勸謙之義。
頌曰
急走不離影,回來墮塹坑,只今當(dāng)腳住
,陸地變平沉。
若解轉(zhuǎn)身些子力,潛藏飛躍總由心
。
【載營魄】不得亂走,【抱一能無離】離,平聲
。二物成如母攜嬰,【專氣致柔
,能嬰兒】純一不雜
,反樸還淳,【滌除玄鑒
,能如疵】不見
,不聞,【愛國治民
,
能無為】治
,音持。不動不搖,道泰時清
,【天門開闔
,能為雌】出有入無,不伐不矜
,【明白四達(dá)
,能無知】黜聰明,屏智和光同塵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旧笾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兇入聲
。
斡旋四德,長養(yǎng)群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旧挥小抗Τ尚袧M,隱跡潛形
,【為而不恃】忘其所自
,默默昏昏,【長而不宰】長
,上聲
。退有余地,一任天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臼侵^玄德】道隆德
備,蛻體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