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
傳統(tǒng)經(jīng)典誦讀
大道家園
傳統(tǒng)典籍
綜合瀏覽區(qū)
羲黃大學
文始法脈
道德經(jīng)集釋
藥食同源
飲食營養(yǎng)
春季食療
夏季食療
秋季食療
冬季食療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藥浴
藥酒
健康綜合
刮痧
諸子百家
儒家
歷史探究
宗祠傳統(tǒng)
道家
詩詞歌賦
古玩字畫
國學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黃道吉日
搬家吉日
開業(yè)吉日
裝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經(jīng)集釋
實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奠基作品
參同契注解之《參同直指》
大道家園
2019-12-15 22:47:00
參同直指
張紫陽真人讀參同契文
大丹妙用法乾坤
,乾坤運兮五行分;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存
。一自虛無質兆
,兩儀因一開根
,四象不離二體
,八卦互為子孫
。萬象生乎變 動
,吉兇悔吝茲分
。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
。顧易道妙盡乾坤之理
,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
,則陰陽或升或降
;屯蒙作
,則動靜在朝在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為男女水火
, 震兌乃龍虎魄魂。守中則黃裳元吉
,遇亢則無位無尊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復姤昭二氣之歸奔
。月虧盈
,應精神之衰旺;日出沒
,合榮衛(wèi)之寒溫
。本立言以明象,既 得象以忘言
。猶設象以指意
,悟真意則象捐。達者惟簡惟易
,迷者愈惑愈繁
。故之修真之士,讀《參同契》者不在乎泥象執(zhí)文
。
參同契直指序
七返九還
,金液大還丹之道,為天地所秘
,為鬼神所忌
。歷圣口口相傳,不記文字
。所以學道者如牛毛
,明道者如麟角;加之旁門三千六百
, 曲徑七十二家
,以邪混正,以假亂真
。雖有一二志士
,玉石不分,至大師兄負天涯之姿
,高明之見者
,其不為邪道所惑也,有幾人哉!東漢
魏伯陽
真人
,得長生陰真人之 傳
,會悟圓通,了卻大事
。垂憫后生好道之流
,準《易》道而作《參同契》,分上中下三篇
。首敘御政之道
,中敘養(yǎng)性之理,末敘伏食之方
。羅列之條
,貫通一理, 別開門戶
,多設寓寓
,接引方來;以有象比無象
,以有形示無形
。其中藥物火候,無一不備
。書成之后
,請諸方州里事景休徐公,遂箋注三篇
,發(fā)明《契》中奧妙。 魏真人又傳同郡淳于叔通
;淳于氏又作《三相類》上下二篇
,補塞《參同契》之遺說,于是金丹之理
,盡出而無余蘊矣
。如三翁者,皆統(tǒng)回參證?《心印》成書
,非 他一切模仿猜疑可比
,此又《參同契》中之參同。后世萬卷丹經(jīng)
,皆本于此
。所以人皆稱為萬古丹經(jīng)之主。朱子作考異注解《參同》
;程子象山
,亦嘗贊美,可知此 書為儒道之所共賞者也。窮盡此書
,流世已久
,次序紊亂,注疏家各出己見
;或以前者為后
,后者為前;或以經(jīng)文與注語相混
,或將序文與正文夾雜
。不但文意不 貫,次序大錯
,且并不分何者是經(jīng)
,何者是注,何者屬于魏
,何者屬于徐
,何者屬于淳于,竟似魏真人一人之書
。更有無知之輩
,或流而為采戰(zhàn),或誤而為燒煉
,毀 謗圣道
,埋沒真宗,大失三翁度世之婆心
,其罪當可言乎
?乾隆壬寅歲,偶得無名氏翁真人注
、上陽子陳真人注
。其經(jīng)注各分一類,節(jié)序前后相貫
,經(jīng)自經(jīng)
,注自 注,補塞自補塞
,文自文
,序自序,朱藍分判
,皂白顯然
,千百年真經(jīng)之冤屈,至此方伸
。二注
,陳較于翁尤為整齊,因取陳本為據(jù),其正文次序
,似有不貫者
,略 為更移,分節(jié)注釋
,其中一切比象喻言
,盡皆破為粉碎。與大眾細看直指
,何者是爐鼎
,何者是藥物,何者是陰陽
,何者是五行
,何者是先天,何者是后天
,何者是 火候
,何者是烹煉,何者是內外
,何者是始終
,樸實盡露,肯綮盡現(xiàn)
。書成之后
,名日《參同直指》。倘有同志者見而閱之
,則知《參同》之道
,乃歷圣口口相傳之 秘。而悟元之注
,無非野狐葛藤之語
。正文節(jié)序,或有不貫之處
,尤賴后之高明者改正矣。
時 大清嘉慶四年歲在已末春王正月元旦日棲云山
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于自在窩中
《參同契》經(jīng)文直指上篇
東漢魏伯陽真人著
棲云山悟元子劉一明解
上篇敘以御政
乾坤剛柔
,配合相包
。陽秉陰受,雌雄相須
。須以造化
,精氣乃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冠首
,光映垂敷。玄冥難測,不可畫圖
。圣人揆度
,參序元基。四者混沌
,徑入虛無
。六十卦周,張布為輿
。龍馬就駕
,明君御時。和則隨從
,路平不邪
。邪道險阻,傾危國家
。
大道
無聲無臭
,非色非空,有何可言
?然無聲無臭中而藏陰陽
,非色非空里而含造化。果若無言
,陰陽消息何以知
?造化機密何由曉?故古人云:“道本無言
,言以 顯道
。”天不私道
,龍馬負圖出河
,泄露天機。
伏羲
氏則之而畫先天八卦
,又重而為六十四卦
。降之文王,又變出后天八卦
,衍而為后天六十四卦
,分而為三百八十 四爻。而又系之以辭
,明吉兇之理
,宣圣十翼,闡義文之義
。于是先天后天之理
,詳明且備
,天地造化之道昭昭矣。故《易》之一書
,為中國希賢希圣之理窟
,
修道
立德之根本。儒門之所遵者此書
,道門之所則者此書
。
黃帝
《陰符》,
老子
《道德》
,其理其義
,皆與《易》理暗合。然諸圣奧語妙義
,后世罕能測其端倪
,難以窺 其畔岸。即有一二良材志士
,總得一言半語
,亦無下手處。伯陽仙翁
,老婆心多
,推諸圣度世之心,準《易》道而發(fā)《明符》
、《道德》之秘
,千百比喻,曲盡其 說
,蓋欲人人成道
,個個了真。后來丹經(jīng)子書
,皆本《參同》而作
。是以《參同》為萬古丹經(jīng)王。丹經(jīng)之名
,實本于此
,金丹之名,亦始于此
。夫人秉天地陰陽五行 之氣而生身
,身中即有此陰陽五行之氣、陰陽五行之德
。氣屬命,德屬性
。是性命乃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成
。修性命之學
,離天地陽陽五行之道,再無別術矣
。 《易》即天地陰陽五行之道
,能明《易》道,而圣道可知
。故《易》道以乾坤為首而敘卦
。《參同》亦以乾坤為首而敘道
,是《參同》之理
,本于《易》理也。 《易》以乾坤為首者
,乾者健也
,取象為天,天陽而至剛
,剛主健
,故曰乾剛;坤者順也
,取象為地
。地陰而至柔,柔主順
,故曰坤柔
。乾坤定位,剛柔相包
,乾陽 之氣稟
,與坤陰之氣承受,一雌一雄
,相資而行造化
,則陽之精、陰之氣得以舒暢而生萬物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住芬钥搽x而為中者,坎外陰而內陽
,象月
;離外陽而內陰,象 日
。日月者
,天地之精魂,代天地而行造化
,乃氣運之冠首
。日照月臨
,光映垂敷,四時行而萬物生長收藏
,皆自然而然
。天地剛柔之所以能舒精氣,日月來往之所 以能垂光耀
,還有個無形無象物事在內運動
。其理至神至妙,難以測識
,不可畫圖
,故圣人揆度陰陽消息,參序其元本根基
,以示其奧
。四者混沌,徑入虛無者
, 《易》以乾坤為體
,坎離為用。四者混沌
,而歸于虛無一氣
,一氣流行,陰而陽
,陽而陰
,陰陽交錯,始于屯蒙
,終于既未
。余六十卦陰陽迭運,張布而為輿
。龍馬 就駕
,運轂正軸,以行造化
,此《易》之大略也
。首出庶物之圣,乘六龍以御天
。動靜隨時
,一與《易》準,不敢稍有差錯
。蓋 《易》以陰陽和平為本
。御政者,觀天道
,執(zhí)天行
,是謂能和
,和則萬民隨從,王道坦坦
,路平不邪矣;御政者
,違天道
,失天行,是謂不和
,不和則上下不應
,邪 道險阻,傾危國家矣
。比之修道者
,以剛健柔順為體,以剛柔中正為用
。剛柔合一
,如乾坤之匹配;剛柔中正
,如坎離之光垂
。剛柔相當,健順混成
,精氣充足
,心 君虛靈,揮然天理
,心正心身可修矣
。蓋治身治國一理也,心正君正一道也
。未有君不正
,而能御時;未有心不正
,而能全道
。仙翁首以《易》理御政,提出為綱 領
。特以性命之道
,一《易》道。修身之事如御政
。不明《易》道者
,不能修性命;不明御政者
,不能修身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住返烙砸躁庩栂嗪蜑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修持性命
,含陰 陽相和之道,其外再無二法矣
。此節(jié)重在一和字
,和則路平不邪,不和則拃道險膽
,學者可不先知其和乎
?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
。謂萬乘之主,處九重之位
,發(fā)號出令
,順陰陽節(jié)。藏器俟時
,勿違卦月
。屯以子申,蒙用寅戍
。余六十卦
,各自有日。聊 陳兩象
,未能究悉
。立義設刑,當仁施德
,逆之者兇
,順之者吉。按時法(疑為“發(fā)”)令
,至誠專密
。謹候日辰,審查消息
。纖芥不正
,悔吝為賊。二至改度
,乖 錯委曲
。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
,不應漏刻
。水旱相伐,風雨不節(jié)
,蝗蟲涌沸
,群異旁出。天見其怪
,山崩地裂
。孝子用心,感動皇極
。近出己口,遠流殊 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蛞哉械湥蛞灾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或興太平
,或造兵革。四者之來
,由乎胸臆
。動靜有常,奉其繩墨
。四時順宜
,與炁相得。剛柔斷矣
,不相涉入
。五行守界,不妄盈縮
。
上節(jié)言陰陽相和
,而后可以有為矣。但有陰陽
,必有生殺
,生殺分明,陰陽相須
。以之治國
,則國可以治,以之修身
,則身可以修
。蓋修真之道,所以法天效地,一 言一行
,必須謹密
,暗合天地造化,方能與天地合德
,奪天地之氣數(shù)為我有
。《系辭》傳曰:“君子居其室
,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狈蛐揶o立其誠
,所以進 德也。因其進德
,所以言必誠
。室者,人所不知
,而己所獨知之地
。居其室,而能慎其獨
,則靜觀密察
,言不妄出,一出其言
,言必盡善
。言善則有信,有信則行無 不當
,可以動天地
,感人物,故千里之外應之
。御政之主
,觀天道,執(zhí)天行
,發(fā)號出令
,必顧陰陽之節(jié),而不敢有違于天行者
,蓋以言行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fā),榮 辱之主也
。修道者
,用剛用柔
,仿御政者,發(fā)號出令
。順陰陽節(jié)
,未有心不正而身不修,性不盡而命不立者也
。何為發(fā)號出令
,順陰陽節(jié)?陽節(jié)所以生發(fā)萬物
,陰節(jié) 所以收斂萬物
。修道有進退之法,當陽而用陽
,當陰而用陰
。用陽者進也,用陰者退也
。進退各有其節(jié)
,是謂天人合發(fā),順陰陽而號令也
。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者
, 一年十二月
,上(“上”原文為“下”)六月屬陽。下六月屬陰
。自子至巳
,復、臨
、泰
、大壯、夬
、乾
,六陽卦統(tǒng)之;自午至亥
,姤
、遁、否
、觀
、剝、坤
,六陰 卦統(tǒng)之
。陰陽卦氣,各行其時。十二月行六十卦
,共三百六十日
;一日行一爻,共行三百六十爻
;一月三十日
,行五卦共三十爻。自冬至后行起
,始于屯蒙
,終于既 未。如屯蒙二卦
;屯乃坎震合卦( )
,坎為水,震為雷
,雷在水中
,陽動于陰中也。屯以子申者
,坎在子
,為水
。水生于申
,旺于子,陽氣至子而升
,陽用事也
。蒙乃艮坎合卦( )
,艮為山,坎為水
,水在山下
,陽氣止于陰中也。蒙用寅戌者
,艮在寅藏火
,火生于寅,庫于戌
;陽氣至戌而藏
,陰用事也。屯主生陽
,蒙主養(yǎng)陽
。修丹之道,藏 器于身
,待時而用
。當進陽而陰中返陽以進火
,如屯陽動陰中也;當陽足而陽中運陰以退火
,如蒙陽止陰中也
。余六十卦,各自有日者
,-月五卦
,三百六十日,行 六十卦
。即上節(jié)六十卦周張布為輿也
。聊陳兩象,未能究悉者
,舉此屯蒙兩卦
,反正之象。其余五十八卦
,一反一正